《Happy Money》 书评总结 A Review for the book Happy Money by Elizabeth
很久没发博客文章了,最近想重新捡起来,因为觉得自己总是输入不输出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祝大家虎年快乐。最近总算是读完了 Happy Money 这本书,这本书是之前在 Madison 短租房子的时候前租户留下的,作者是 Elizabeth Dunn 和 Michael Norton。正好当时也有些迷失,但是有开始了自己的全职工作,就想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花钱让自己最开心。现在看完了这本书,也算是有所共鸣有所学习,在这里记录分享一下。
Summary
本书主要讲了五个花钱让自己开心的策略,分别是
- Buy Experience
- Make It a Treat
- Buy Time
- Pay Now, Consumer Later
- Invest in Others
这本书在每个章节都会详细介绍这些策略的含义,以及更多的是背后的依据。那些依据多是根据研究者们的对照试验得出的,因此有相对的说服力。书中也列举了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增加书本可读性,让读者更容易信服那些结论。书最后一章节还有个额外的终章:Zoom Out。其中讲述了更加大的非个体的群体层面的实践,例如公司如何让员工,国家如何让公民更加开心。因为大部分国家政府不能在国家层面做实验或者调查,因此那一章更多是理论层面的探讨。
下面我讲讲我对每个策略的理解和吸收以及我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例子
Buy Experience 🪂
顾名思义 Buy Experience 就是相对于 Buy Material 而言的。如果想要更开心,我们就应该把钱花在能制造独特记忆的人。毕竟,一个人性格最终是怎么样的,他的心情怎么样,很大程度上都有这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东西所决定,而不是他买的那些附属品,就像你无法把买来的物质带进棺材一样,只有那些记忆才会随你一生。因此,体验很重要。例如,我发现我现在虽然与舍友一起合租公寓,我们的平均空间相对于那种大 house 而言自然少不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日常生活体验。这对我已然足够。至少就我而言,更大的房子对于(单身的我)而言,不能提高与相比购买体验花钱来的快乐多。而因合租而多出来的钱,我可以用来购买体验,比如去溜冰,去爬山,去滑雪,去探索城市,去探索吃的,短途旅行找朋友,或者约朋友一起长途旅行,去那些特别的,甚至小众的地方探索,那才能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体验。依然记得书中的一对夫妇,想去太空体验,直到其中一位去世,他们也还没有足够的钱去体验,但是剩下的一人把房子卖了,一个人去体验了。我想这种体验一定是此生难忘的,只不过,如果当初两人都在的时候就去,是多么美好啊。
另外,experience 的另一大优点就是,我们还能与身边的人分享那些记忆,让其他人也很开心,就像计算机的文件可以不停复制一样,成本很低但是收益却很高。
Make It a Treat 🍬
这点就是让我们不要 abuse 一些开心的事情。我觉得这事很通用的道理,任何事情大概都有一个度,太多太少都不太好。做开心的事情也是,那些开心的事情,因为你很难得到,所以会很开心。但是相反,如果你每天都能接触到一些人和事,你反而会忘却他们给你带来的开心,会随时间而消退。所以我们想要最大化我们花钱带来的开心,就应该适度的花钱去体验那些东西。我这里的例子,也还是滑雪,因为滑雪只能在一年的有限的季节内进行,所以人们往往都很珍惜那些时间,也就会从滑雪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另外就是依稀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零几年的时候,KFC/麦当劳都算是特别高级特别好吃的东西了,所以我爸妈也只有在我考试很不错想奖励我的时候才会带我去吃。但是现在工作了,甚至在美国工作了,这种美式快餐实在是太多太便宜了,太容易获得了,所以反而觉得他们还没有普通的中餐好吃,这也算是说明了稀有的才是珍贵的吧。
Buy Time ⏱️
花钱买时间,买我们那些不 enjoy 做的事情的事情。个人认为这一点的具体措施 YMMV,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所 enjoy 的东西不一样。比如说,我们每天下班后到底是去买别人做好的吃的呢,还是自己做喜欢料理呢。这取决于个人,如果你对吃的没有什么要求而且有非常讨厌做饭,也许你确实应该用钱去买做饭的时间。但是如果一个人非常享受自己做饭的乐趣,那么他就应该去 enjoy 这件事。所谓活在当下,个人认为大部分的事情,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发挥创造力,都是能够 enjoy 的。然而对于那些重复性的工作,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做,这些事情的时间是可以用钱去买回来的。但是个人觉得也有例外,例如如果你缺乏运动长时间坐着工作,经常做一做家务活也许可以改善你的健康状况。
另一个书中提到的有趣的观察就是有的产品设计出来时节省我们时间的,但感觉上我们的时间会更少,而有的事情我们本可以不做,但是做了我们却感觉时间更多了。因为那些提升效率的产品会让我们变得更没耐心,个人认为比较直接的一个例子就是手机屏幕刷新率越来越高,明明手机没有变坏但是当我们从新手机换回上一代的手机却会觉得很不习惯很慢。
文中提到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通勤。研究表明通勤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工作就和没工作的人不开心程度一样,个人很赞同这一点。另外,坐公共交通比开车的人开心程度更高,我想这是因为做公共交通更轻松吧,也就避免了路怒一类的发生。不过这一不同相信自动驾驶的使用会改善不少。
总而言之,buy time 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让有限的金钱达到预期的目标,当我们在想花钱买时间提升我们生活质量时,我们应该想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 average 的一个工作日,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效率的提升。
Pay Now, Consumer Later 💳
看到这个标题,作为 financially 非常 sensitive 的我,表示没有很认同。🤣 无可否认,从经济角度来说,信用卡免费借钱然后延迟还钱(无利息的情况下)是非常经济划算的,因为这相当于我们免费找银行借钱,而这些钱可以用于投资。但是我想书中更加想强调的是我们如果提前计划并购买了一些体验或者产品,那么我们可以在最终消费之前一直感受到开心,因为会有一定的 expectation,我们知道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会发生开心的事情。而这种期待相对于消费过后的开心更加稳定长久,因为消费后我们对之后并没有任何预期,新鲜感会很快消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生的事情,我们会更有计划,更多思考为什么那些事情有利于我们让我们开心。这些理论显然都是暴打消费主义的有意思的理论👏,作为一个追求快乐的人,我们可以实践一下。
Invest in Others 💌
最后一点,投资他人,去帮助别人或者做让别人开心的事情。这点本人做的确实比较少,现在终于工作并且也有不错的薪水,确实应该考虑花一部分钱在这方面。例如,在纽约的街头或者地铁站,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音乐爱好者弹奏,如果他们的歌确实让我们心情不错,给他们一些支持也会让自己的感觉更好,像是做了一件好事。投资他人另一个可以让自己开心的要点就是需要建立 connection,比如对于身边的陌生人,如果有时候可以花钱可以和他们一起出去郊游,请他们吃大餐,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总能慢慢遇到自己的好朋友,遇到自己的知己。投资他人的事情就如书中所说,都是 prosocial 的,也就是有利于社交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和我们个体是相辅相成的,愿意去投资他人与他人建立联系,是让我们社交圈变得更有弹性更丰富的一件事情。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做志愿活动之类的事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全方位的社会价值。
Conclusion 🎆
个人认为整本书下来调理还是非常清晰的,也应用了很多科学研究来论证作者的观点,虽说很多要点看起来很显而易见,但是做到做好并不容易,我想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能把这些要点铭记在心,把我们自己有限的金钱花出最大化的快乐。